首页

sm女王调教 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3 11:58:33 作者:【小新的Vlog】小新带你触碰匠心 观60余年来宁夏文物修复成果 浏览量:21580

 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题:宁夏“守”艺人指尖“塑”百态“寄”乡情

  中新网记者 于晶

  一块泥巴,通过揉、捏、搓、刮、刻就变成了村头聊天的妇女、炕头打牌的汉子、嬉戏玩耍的孩童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的手中,这些泥人有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,或大笑、或低头思考,仿佛有了生命。17日,记者走进王永红的工作室,走进一个由泥土精心雕琢的世界。

王永红的泥塑作品。受访者供图

  “人物的头部塑造,就像做加减法一样,多一步少一步都会让形象发生变化。”与泥塑结缘已有30余年的王永红说道。造型生动的泥人作品铺陈在展架上,诉说着自己的故事,工作室内仿佛回响着泥人们的对话和欢歌笑语。

  作品《开脸》中,一位老妇人拿着丝线,给待嫁的姑娘开脸,老妇人看上去特别慎重,姑娘则一脸幸福;《庄户人》中,一众人坐在大树下、石碾子旁,有的端着碗,有的蜷着腿,有的捂着袖口……王永红说,这些题材,都是她记忆中的庄户人最为本真的样子。

  王永红的“泥塑”来自农村生活。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孩子,王永红的泥塑属于黄河泥塑。据了解,黄河泥塑的材料为黄河红胶泥,不加任何辅助原料,通过打碎、晾晒、过筛、泡制、摔打、揉捏等完成精细的炼泥过程,再制作成各种泥塑作品。

  “小时候,没啥玩具,那会儿,捏个泥人都能当个宝贝玩很久。”回忆起童年,今年56岁的王永红记忆犹新,乡下的一草一木,乡亲们淳朴的笑脸总是在她眼前浮现。

  王永红指着桌子上几个泥人小孩,他们或背或扛,或牵着骆驼驮着一捆捆甘草,嘻嘻笑笑的。“这就是我们小时候。”王永红说,以前勤工俭学,经常去山里采中药材,麻黄、甘草、苁蓉等。往昔的情景被王永红以泥塑的方式重现。

  出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,2006年,王永红开始创作“一个村子的故事”系列作品,她以黄河岸边人物和历史记忆为主题,通过一系列场景式的泥塑作品,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居住在黄河岸边孩子们的生活场景、童趣游戏和街巷市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一一呈现。

  《村长》《媒婆》《回娘家》《山里娃》《开脸》《庄户人》等一系列作品,具有浓郁宁夏乡土气息,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。未经染色打磨的红胶泥透着质朴的年代感,配上憨态可掬的人物表现的生活场景,瞬间将人们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情境。

  王永红的农村题材泥塑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,还走出了国门,先后代表宁夏参加法国、葡萄牙、德国、比利时等一些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为传播和传承泥塑手艺,王永红还开设了泥塑课堂,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,让孩子们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。

  “我的梦想是用泥巴建一个老村子出来,以后所有老村子都消失的时候,人们还能通过我的作品,回忆起自己当初的生活,找到独有的那份乡愁。”目前已经做了近2000件作品的王永红说,她会一直做下去,村子的题材永无止境,村子的故事,讲不完。(完)

【编辑:刘湃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严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很多地方关注人如何改变自然环境,山西人民却在演绎自然环境如何改变人。“较真较劲不叫苦,真穷真苦真实干。”当地人将这句口号解读为一种奋斗精神——不适合种树,但想尽各种办法一定要做成。这是对当代长城精神的最佳诠释。

涉嫌多项违法违规,证监会立案调查瑞丰达

罗城是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。仫佬族婚俗至今保持着原有的形态。2012年,仫佬族婚俗列入广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

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开通

向记者回忆起父亲的往事,王慧群很是激动。小时候她问过父亲这样一个问题:当年为什么选择参加红军长征?“(因为)这是一支一心向着人民的队伍。”父亲的回答刻在王慧群的脑子里,也化作了她对父亲永远的怀念。

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沪指八连阳收复3000点

参访团代表吕先生祖籍湖南,这是第一次来到大陆。“两岸文化相连、人文相亲,让我有一种回到妈妈怀抱的感觉。”他说,重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活力四射的经济让他印象深刻。

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会见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

3月22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,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: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,瑙鲁共和国总统戴维·阿迪昂将于3月24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